11月10日,由“數字孿生海洋”(DITTO)國際大科學計劃發起主辦,福建海洋創新實驗室(籌)和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共同承辦的數字孿生海洋國際峰會開幕。9日,廈門市海洋國際合作中心、廈門大學海洋監測與信息服務中心、廈門鳳凰創壹軟件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協辦的分會召開。兩場共吸引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450名海洋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及業界各方代表參會。
會上,廈門大學戴民漢院士在其主旨報告中提到:“我感到非常榮幸能邀請大家來廈門,一座美麗的城市,天氣非常棒。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和在廈門的同事所做的研究。第二個案例是三沙灣,它是世界上水產養殖密度最高的。這個海域,69%的海面被水產養殖所覆蓋。因此我們和創壹軟件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個專門針對這個地區主要水產品大黃魚的系統。你們從屏幕上可以看到不同顏色塊代表不同的水產養殖活動。我們有監測氧氣、鹽度、溫度等的數據。對現在來說是很實用的。
鳳凰創壹董事長林慶平博士也在其主題報告中分享到:這個項目的目的是在三沙灣的數字孿生系統中導入實時傳感器獲得的數據來監測水溫和鹽度并根據監測結果來對漁排高度進行調整,以此來避免因極端環境條件而造成的損失。首先我們研究了漁排的分布,就像你們看到的屏幕上所展示的,那里的養殖籠密度逐年提高,造成了環境方面的爭議和問題。然后我們又研究了三沙灣地區內的水流場,所以我們很清楚知道這個地區海水的流向。我們也研究了溫度場,所以我們知道這個地區的溫度是怎么變化的。我們同時也研究了鹽度場,當然了,顯示出來的是被加速了的影像,便于更好地進行觀測分析。這是目前在三沙灣使用的傳統漁排,那么它們的問題是當鹽度驟降,魚就遭殃了。因此這種漁排現在就不好使了。所以我們提出使用這種自動養殖籠。你們可以看到在屏幕中間這個有三種顏色的柱狀體是可以上下調整高度的,通過這個方法來將漁排調整到一個適合養殖魚的高度。這就是我們從6個月前到現在為止,為這個三沙灣數字孿生項目所作的工作。希望它能成為未來完整的三沙灣數字孿生項目的一個好的開端。